眼下,阜城县打造了北京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重点突出项目包装、平台推介、精准对接,促进食品产业项目落户,2023年,阜城县新签约项目203个,总投资269.6亿元,累计在库产业项目达52个。
杨立刚介绍,由人防变技防,为科学决策和精准调度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新建橡胶坝14座、节制闸32座,维修改造闸坝9座,拆除修建跨河桥梁273座。
今年67岁的孙中和守着青龙河住了20年,做梦也没想到让他日日烦心的臭水沟能变清澈,以前人们躲着走的地方变成了公园。如今,天天来河边遛弯的孙中和笑得合不拢嘴。在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全市排污口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非法入河排污口封堵整治,全市封堵、整治排污排水口门1118个。而后,为保障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各阶段专项工作有序推进,相继出台《2019年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工作方案》《尾矿、尾砂、违建等侵占河道污染水体整治工作方案》《唐山市2022年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推进方案》《唐山市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县区工程PPP项目统筹办理穿越铁路工程手续工作方案》《唐山市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完善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等专项方案,为我市根治水多、水少、水脏、水浑问题提供遵循、奠定基础。水利部门强化目标任务督导落实,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进程。
五年全域治水,碧水带青罗、绮廊毓凤凰的蓝图变为现实,治水的时代命题,唐山交出了优异答卷。走进市水利局信息中心,整面墙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唐山全市水利工程、水资源调度、河道监管等形况。同时,通过设定合理的时间段可以实现自动配肥、灌溉,为农作物创造一个最佳的水肥条件,实现快速生长。
让我们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不负春光,争春夺秒,辛勤耕耘,高质量推动各项春耕备耕工作落实,为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打牢基础,把饭碗端得更牢。其中,科技元素高频在线贯穿其中,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上岗。3月24日,在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的新兴际华(河北)农艺生态有限公司智能玻璃温室,工作人员正在对水培蔬菜进行管理。放眼广袤田野,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现在所有的浇灌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去操控完成,非常智能化。据负责人介绍,这里主要种植了奥西里、奥梅蒂、森希贝尔等品种的生菜,同时还种植有乌塌菜、香菜、油菜等蔬菜,总共2500平方米的叶菜温室里种植了3万多棵蔬菜,而这么多蔬菜只需要四五个工人来管理。
彩色土豆极具营养价值,它不但外观颜色亮丽、诱人,而且花青素、 VC、富硒的含量很高,极具市场潜力。据悉,彩色土豆是聚满合作社在石家庄市农科院指导下种植的稀有土豆品种,是栾城区特色种植之一,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自2015年聚满合作社便将彩色土豆种植作为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精心种植,合作社的彩色土豆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和宾和机手正在认真地检修着春管要使用的机器。
水肥菜从幼苗期到采收期大概需要35天时间,菜区可以实现终年生产,年产量大概在50吨左右,其中还有不少菜品进入到北京地区。伴随着全自动马铃薯播种机的阵阵轰鸣声,薯种被播种进田里现在用机械种植土豆,比原来人工种植效率高多了。先灌上水吧,让无人机试飞起来。据了解,该产业园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积极引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致力将园区打造成为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现代智慧化农业样板。
凭借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了周边众多农户参与彩色土豆种植,走出一条农民增收、合作社增效的共同富裕之路。该智慧农业设施采用先进的中央环控系统,实现了对温室内温、光、水、气、肥等要素的全智能化控制调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最早之前就是人背着小药桶打药,一个人一天最多才喷十几亩地,现在可好了,不仅有这种喷药机,我们还有3台植保无人机,这一天下来能喷个100多亩地呢,省时省工又省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今年春耕,藁城区以机代人,处处透着科技范。水肥菜管理方面,我们采用的是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截至目前,藁城区累计建设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30余万亩,示范区按照整村推进,集中打造的原则,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播前播后镇压、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八统一生产模式,全环节落实绿色高质高效管理措施。新质生产力赋能,让粮食生产更智慧更高效。机器上配备精准施药系统,直接把配好的药加进去之后就不用再管了,机器可以自动调节配药。玻璃温室具有空间利用率高、透光性能好等特点,所有的蔬菜均采用无土立体栽培,不仅摆脱了土地资源的制约,还有效降低土壤病虫害和农药残留问题。
其种植经济效益显著,一亩地产量约达400斤,亩收入在1万元以上,是普通土豆的3-4倍。像这种带有精准施药系统的打药机器,我们合作社一共有5台,每年到春管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到。
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大显身手,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又到一年春耕备播时,近日,在藁城区丰可得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几台机器隆隆作响。
当前我市上下抢抓农时,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全面展开,各地从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农资农机应用、产业深加工等多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给农业发展、粮仓稳固注入新动能,只有不断提高农业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真正实现藏粮于技,才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品种创新 彩色土豆市场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农耕春管正当时。刘和宾说,种地,更要慧种地,每年的春耕中,农机都要大显身手。彩色土豆种植户贾同斌告诉记者。科技添翼 麦田施肥有智慧点一下屏幕上的按键,有一段时间没用了,看看还能不能正常操作机器。
近日,位于栾城区小代梅村的聚满专业种植合作社彩色土豆种植基地内正干得热火朝天。智能化灌溉系统、智能气象监测系统、二氧化碳节能循环系统等多种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种植依赖自然条件的模式,恒温的环控系统可保证全年生产,不分冬夏、四季有菜。
数字赋能 园区管理在云上近日,在鹿泉区新兴际华国际农业产业园玻璃温室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生机盎然,长势喜人。农民们围坐在一起,一个个彩色土豆的种薯被切块、消毒、拌种后,运到田间地头。
今年种植彩色土豆100多亩,现在播种的是黑玛瑙、红宝石等品种,我们都是订单种植,等咱们彩色土豆成熟就会有专人来收购。过几天就要喷药了,咱得确保机器不能出现问题
杜晓义说,有了多功能气象站对农田环境气象要素的自动监测,小麦种植中的施肥、打药、灌溉也就有了更多科学依据。农业科技的运用让杜晓义尝到了甜头,你瞧,种地是不是越来越酷炫了。绿油油的麦田里,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好似毛细血管,将水精准送达各处。杜晓义说,传统的浇地方法既费时又费力,用上浅埋滴灌技术,不仅节水高效,水肥一体化还能让肥料直接灌溉到麦苗根部,减少肥料挥发,促进小麦苗壮根强。
杜晓义说,依托以5G为核心的通信技术,向下连接各类农业物联网设备,向上承载平台数据应用,打造农业信息一张图,让农业的生产方式变了样。你看,这块麦田土壤含水量和温度以及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光照强度等,都一目了然。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摄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省人工、省肥料、省农药一亩地的种植成本至少节省50%。
小麦墒情怎么样,有哪些病虫害要防治这些以往需要农民靠种地经验来解决的问题,如今在云端都能找到答案。以前种地,什么时间施肥、浇水,施多少肥、浇多少水,全凭经验。